崔孝栓
(2019年1月19日)
同志們:
按照會議安排,我就經濟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關于2018年的經濟工作
過去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發展環境,全縣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聚焦“五新”戰略任務,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打好“三大攻堅戰”和“五個戰役”,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全縣經濟運行穩中有升、穩中趨優。全年預計實現生産總值75.6億元,增長8.5%;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98億元,增長14%;財政總收入3.8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3億元,增長1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00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00元,增長9.5%,成功入選國家首批創新型縣建設名單,先後榮獲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最美休閑度假勝地、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省級縣域經濟信用體系建設試點縣、省級森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一是三大攻堅戰紮實開展。“一主兩優”脫貧産業逐步壯大,5個年産2000萬袋菌包廠建成投産,發展木耳兩季1500畝1000萬袋、訂單中藥材3.2萬畝、鄉村遊示範村9個。安全飲水、農網改造、標准化村衛生室等領域166個項目全面建成,新建和整修通村通組路353.5公裏,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189戶4901人、危房改造1474戶,2770戶10731名貧困群衆穩定脫貧。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和秦嶺保護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紮實開展秦嶺地區違規建築和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縣城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小嶺鎮生活垃圾處理站等環保項目建成投用,水生態文明創建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出境水質達到Ⅱ類標准,城區空氣優良天數332天。強化預算約束,堅決遏制政府債務增量,積極化解存量,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行爲,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二是産業發展步伐加快。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大西溝礦業、博隆東昇等重點企業恢複生産,裝配式輕質牆板等6個項目建成投産,新增入園企業8家、納規企業4家、省級“三星”企業3家,認定科技型企業4家,培育瞪羚企業1家,實現規模工業總産值198.9億元,同比增長20%;規上工業增加值36億元,同比增長14%。特色農業不斷壯大,以小黄片爲核心區的商洛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批建設,秦峰農業成功在省股權交易中心成長版挂牌,建成高效示範基地2萬畝,實施核桃、板栗科管69.8萬畝,發展畜禽養殖280萬頭(只),野森林等4個無公害農産品、産地獲中省一體化認定,小黄片木耳入選“國家品牌計劃”,下梁鎮入選“全國農業産業強鎮”,西川村被評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域旅遊蓬勃發展,九天山獲批國家4A級景區,木耳小鎮成功創建3A級景區,國家扶貧基金會“百美村宿”項目落戶我縣。牛背梁國家旅遊度假區建設有序推進,終南山寨峽谷運動樂園等一批項目建成運營,小黄片全域旅遊遊客服務中心投入使用,杜鵑花節等活動圓滿舉辦,全年接待遊客90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0.7億元。
三是固定投資穩步增長。86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59.55億元,其中21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6.68億元,漣漪終南山泉飲品擴建等30個項目建成投産,特醫食品生産加工等38個項目完成年度投資任務,乾佑河水上遊樂綜合開發等18個前期項目陸續開工。招商引資成效顯著,西安市小黄片商會順利成立,第二屆客商大會成功舉辦,絲博會合同引資額位居全市第一,全年簽約重點項目42個,總投資222.37億元,落實到位資金92.4億元,爭取資金10.4億元,進出口貿易和實際利用外資實現突破。
四是城鄉品質有效提升。啓動了縣城總體規劃第三輪修編,營盤鎮總體規劃、51個村莊發展規劃及縣城風貌等7個專項規劃完成編制。城區供氣供暖穩步推進,實現集中供暖20萬平米、集中供氣1000余戶。縣城中心片區棚戶區改造工程步伐加快,盤龍大橋拓寬工程、河西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全面完成,公交候車亭、親水平台建成投用。S315小嶺隧道、水陽高速建成通車,累計實施城鎮建設項目17個,小嶺-鳳凰-杏坪一體化進程加快,營盤等重點鎮建設快速推進。
五是社會民生持續改善。李玉院士工作站投入使用,高考二本上線率再創新高,中考持續保持全市領先,全縣普惠性幼兒園占比達95.2%。花門樓古道遺址、北河老街民居等4處文物點成功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漁鼓山歌劇《孝義川》實現常態化演出。縣鎮醫療服務一體化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有效實施,住院藥品費用同比下降15%。新增城鎮就業2252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66萬人次,在全市率先實行碘鹽補貼配給,惠及14.5萬農村居民。“12345”便民服務熱線二、三級平台投入使用,65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交及“小黄片居民10元遊小黄片”全面推行,計生家庭獎勵、殘疾人補貼、城鄉低保、農村合療、擁軍優屬、臨時救助、五保供養等政策全面落實。“七五”普法深入實施,安全生産持續加強,非洲豬瘟疫情有效防控,“掃黑除惡”等專項行動紮實開展,全縣大局和諧穩定。
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看到,我縣發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關聯度大、附加值高、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較少,産業結構調整任重道遠。二是人才、技術、資金、土地等要素緊缺,加之環保政策趨緊,促投資、穩增長的任務更加繁重。三是流域、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非貧困村配套設施建設嚴重不足,脫貧攻堅任務繁重。四是群衆就醫、入學、養老、交通、停車等方面需求快速增長,公共服務和城鄉基礎設施相對滯後,鄉村振興任務艱巨。五是財政增收異常困難,民生和社會事業等剛性支出日益增多,政府性債務風險依然嚴峻。六是一些部門服務意識不強、落實措施不力、真抓實幹的激情不足,不能完全適應追趕超越和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二、准確把握今年經濟工作的基本形勢、總體要求和主要預期目標
當前,我縣依然處于經濟結構的調整期、創新發展的窗口期、追趕超越的機遇期,經濟趨穩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省市政策、資金、項目進一步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支持陝南綠色循環發展、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積極因素快速疊加,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實施、西康高鐵建設、水陽高速開通等重大機遇交彙凸顯。挑戰與機遇並存,我們必須做好負重爬坡的思想准備,攀高折枝、彈跳摘桃;必須始終保持戰略定力,鎖定目標,奮力趕超,用實幹本色诠釋擔當底色;必須堅持總量擴張與高質量發展結合,實現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新提升。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我縣脫貧摘帽大考交卷年,做好經濟工作至關重要。
基于以上判斷,縣委常委會研究提出,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爲動力,以脫貧攻堅爲統攬,以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爲主題,踐行“五個紮實”,緊扣“六個穩”要求,全面落實“五新”戰略任務,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大力發展“三個經濟”,持續推進“五個戰役”,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奮力譜寫小康美麗法治小黄片建設新篇章,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産總值增長8.5%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1%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財政總收入同口徑增長6.5%,地方財政收入同口徑增長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左右、9.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主要汙染物減排和節能減碳指標控制在規定範圍內,實現脫貧摘帽,各項工作在全市創一流,全省爭先進。這些指標,既貫徹了中央和省市總體部署,又切合小黄片發展實際;既考慮了速度和質量,又兼顧了需要和可能;既反映了追趕超越的任務要求,又體現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擔當。這些目標都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完成的,需要我們抓住和用好各種機遇,應對和戰勝各種挑戰,紮紮實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用最大的努力爭取最好的成績!
三、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務
按照縣委確定的思路和目標,重點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堅持精准施策、精准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聚全縣之力集中攻堅,攻克深度貧困,力爭全年退出37個村,穩定脫貧10006人,一舉實現整縣摘帽目標。一是強化脫貧産業培育。大力發展“一主兩優”産業,推廣“借袋還耳”模式,新建大棚1000個、木耳栽植基地50個,發展木耳栽植面積7500畝5000萬袋。重點培育6-10個鄉村遊推進村,新建民宿80家,新增農家樂150家,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創業1500人。建設道地中藥材1萬畝、示範基地4000畝,統籌推進光伏、電商等特色産業。二是落實各項扶貧政策。認真執行國家普惠性和特惠性教育資助標准,高質量落實“一降兩提三免四重保障”健康扶貧政策,降低住院非合規費用占比,減輕參合群衆就醫負擔。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全面落實“兩房”政策,實施危房改造400戶,建成移民搬遷社區工廠2個,加快各類配套設施建設,力爭實際搬遷入住率達100%。同時,精准落實金融、生態、就業等各項扶貧政策,完善政府、社會和保險“三位一體”救助機制,織密織牢政策兜底安全網。三是密切利益聯結機制。深化“三權分置”、農村集體産權制度和“三變”改革,完善“六型聯結、三七分配”脫貧産業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力爭新發展村級股份制經濟組織5個。加強與科技部、高淳區和三大幫扶體系對口單位銜接,力爭更多項目和幫扶措施落地見效。
(二)堅持項目帶動、投資拉動,切實增強發展後勁。充分發揮固定資産投資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持續招強引大,加快項目建設,積蓄經濟發展新動能。一是高質量建設項目。全年實施重點項目89個,完成投資112億元,其中市級重點項目20個,完成投資55億元。加快終南山國際森林康養等32個過億元項目建設,力爭木耳菌包廢棄物再利用等30個産業項目年內建成投産。高度重視重大前期項目,快節奏、規範化推進項目立項、環評、土地等前期工作,確保藥王養生谷等20個項目年底前具備開工條件。二是高標准招商引資。緊盯國家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向,圍繞脫貧攻堅、旅遊開發和産業發展等重點領域,精心謀劃項目,抓好國投資金爭取,力爭更多項目擠進省市計劃盤子。加強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區域宣傳推介,全年引進重點項目30個、落實招商到位資金85億元,爭取專項資金9.5億元以上。三是高水平服務保障。實行縣級領導牽頭的專班工作負責制,創新政銀企合作、項目服務等機制,著力破解影響項目落地建設的瓶頸問題。加強招商項目跟蹤對接,強化全程服務,力爭簽約項目履約率、落地項目開工率“雙提升”。
(三)堅持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著力壯大工業經濟。全面落實工業高質量發展14條,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力爭全年實現工業總産值243億元,增長12%,規模工業總産值223億元,增長12%。一是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圍繞打造小嶺工業區“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加快園區循環化改造,高起點建設現代工業産業園,新建宏泰尾礦綜合利用等循環産業項目,啓動甯商外貿産業園建設,力爭外貿服飾加工廠建成投産。圍繞縣域工業集中區“省級示範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創建,全力推進特醫食品生産加工項目、盤龍公司擴建、豆制品生産線技改等7個重點項目建設。兩大工業園區全年新增入園企業9家。二是加快企業複産達效。全面落實工業穩增長措施,采取“一對一”“點對點”等辦法,加強跟蹤服務,促進大西溝、博隆東昇等規模企業滿負荷生産,幫扶博隆礦業、陝銀礦等企業複産達效,力促工業品産銷率保持在95%以上。三是提高工業發展質量。引導工礦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開展産學研合作,以更大力度支持礦産冶金、醫藥、建材等傳統産業優化升級,抓好鐵力耐特新型牆體材料、裝配式高性能綠色建材等項目建設,提高工業技術含量。
(四)堅持內提品質、外樹品牌,持續繁榮旅遊産業。聚焦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以標准化體系建設爲引領,加快産業要素聚集,構建旅遊發展新格局。一是提升旅遊品質。全力推進牛背梁國家旅遊度假區建設,啓動秦楚古道4A級景區和金盆村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創建,力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通過驗收。加快莫奈·雲來谷生態度假村、鳳凰古鎮民居維修保護、車家河百美村宿、安琪兒小鎮等項目建設,力爭汽車營地、市級遊客集散中心、孝義廳文化創意園等項目建成運營。二是優化旅遊服務。依托全域旅遊遊客服務中心建設,加快構建“智慧旅遊”服務體系,做優度假遊、康養遊、研學遊,促進旅遊與農業、工業、文化、體育、康養等一二三産融合。做精做細小黄片十大旅遊商品,全面推行酒店、賓館准入認證和農家樂星級評定,提升旅遊行業監管水平。三是拓展旅遊市場。加強與攜程等網絡平台的戰略合作,精心打造自駕遊、休閑遊精品線路,通過網絡直播、虛擬現實、數字文化等現代技術手段廣泛宣傳,利用機場、高鐵、地鐵等公共服務平台全面營銷,不斷唱響小黄片旅遊“十大”品牌,力爭全年接待遊客突破10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6.5億元以上。
(五)堅持基礎興村、産業富農,加快實施鄉村振興。合理調整“糧經飼”結構,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增強農村發展活力。一是推進農業特色發展。加快國家農業科技園核心區建設,推進雲嶺等農業園區擴容升級,發展蔬、果、茶、卉等無公害農産品示範種植基地7300畝,培育中醫藥企業3家以上,打造金米千畝設施農業基地。扶持壯大中博等農業龍頭企業,新培育省市級龍頭企業5家、農特産品加工廠3個,創建農産品質量安全示範鎮4個、標准化生産基地14個。二是強化農村基礎建設。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實施7鎮28個村(社區)垃圾汙水處理設施項目。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鈎工作,完成舊宅基地騰退1500戶400畝。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新建農村安全飲水項目5個,統籌推進道路硬化、街燈亮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等項目,實施全縣廣播網恢複工程,實現村村通廣播。三是加強職業農民培育。整合各類教育資源,以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返鄉創業農民爲重點,加強實用技術培訓,全年培訓1200人次。做好新型農民隊伍信息統計和入庫管理,制定鼓勵扶持政策細則,引導、支持、鼓勵技能型和服務型職業農民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80人、農業職業經理人13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3.4萬人次。
(六)堅持生態優先、城鄉統籌,聚力打造宜居家園。優化縣鎮村建設和發展空間布局,同步推進城鄉建設與環境保護,全面提升城鄉發展質量。一是建設品質中心縣城。深入開展“縣城建設提升年”行動,完成縣城總體規劃第三輪修編、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消防專項規劃編制,加快縣城中心片區棚戶區改造,啓動棚戶區改造二期項目建設,實施濱河長廊景觀、迎賓大道路燈和東昇公園綠化改造等工程,新增城區停車位1050個。加快“氣化小黄片”建設,埋設中壓管道10公裏,建成熱源站9個,實現新老城區及盤龍園區通氣供熱。二是推動城鎮協調發展。加快社川河流域三鎮一體化進程,推進曹坪、瓦房口、紅岩寺協同發展,完成小嶺-鳳凰-杏坪一體化規劃、各鎮總體規劃及15個中心村規劃編制,抓好紅岩寺千畝連翹示範基地、曹坪菊花長廊、鳳凰秦嶺特色小鎮等項目建設,鞏固提升“洞天福地”等一批特色小鎮。大力發展樞紐經濟,圍繞西康高鐵在我縣的兩個站點建設,精心做好商業服務功能區規劃建設,著力培育鎮域主導産業和新型業態。完成S315鳳鎮過境路項目,加快S315峽口至杏坪段大修工程,改建解放-關山三級公路、葛踩四級路,新建110千伏七坪輸變電工程23公裏。三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落實《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強力打好藍天、碧水、青山、淨土四大保衛戰。全面鞏固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成果,紮實開展大棚房整治,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複,綠化造林5.2萬畝,新修加固堤防14公裏,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0平方公裏,發展節水灌溉面積2000畝,力爭全年空氣優良天數328天以上,出境水質持續達標。
(七)坚持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不断增强经济活力。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新兴经济业态培育,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一是持续深化各项改革。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深入推进供给侧机构改革,继续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措施,扎实开展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加快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完成行政机构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实施供销、盐业、科技、文化、医药卫生、安全生产等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和“互联网+政務服務”改革,简化各类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力争县级政府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70%。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大数据平台、数字经济项目库及相关配套建设,完成电信、联通光网端口2000个、光纤传送基站25个50公里,实施现有移动4G物理站点升级改造和营盘至镇安交界干线建设工程。启动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筹建中国木耳大数据中心、秦岭道地中药材产业信息化中心和秦岭大健康信息化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三是聚力做活民营经济。实施“智慧县域+普惠金融”试点,制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具体措施,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健全风险补偿机制,降低民营企业贷款成本。加大优质企业扶持力度,推动老作坊等企业挂牌上市,力促聚利村镇银行开业运营。深入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企业走访联系制度,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力争全年新增民营企业200家、“规上”“限上”企业15家,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6.5%。
(八)堅持民生爲本、共建共享,全面增進群衆福祉。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強化社會綜合治理,切實把發展成果轉化爲惠民實效。一是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認真落實十三年免費教育,啓動城區小學、初中新校選址和建設工作,實施2個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完成7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推進優質資源向農村學校傾斜,力爭中高考實現新突破。實施國家創新型縣建設,加快西北食用菌研發中心、菌種繁育及木耳深加工研發基地建設,打造科技資源服務大平台,力爭建成省市級研發中心4個,申請發明專利90件,完成技術交易1800萬元。繼續想方設法推進縣中醫院聯合遷建,加快縣醫院住院樓建設,爲每個村衛生室配備至少1名合格的鄉村醫生。持續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活動,不斷滿足群衆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加強就業保障工作。加大扶持創業就業力度,強化社會化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零就業家庭、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就業問題,新增城鎮就業1750人,安置就業困難人員1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統籌推進公益慈善和扶老、助殘、救孤、優撫等事業發展,最大限度保障困難群衆基本生活。三是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嚴格執行《政府性債務管理實施細則》,對全縣政府性債務實行規模控制、限額管理,強化財政專項資金和政府小黄片監管,多渠道籌集償債資金,紮牢政府性債務風險“鐵籠子”。深入開展“七五”普法,大力推行法治信訪,分類妥善處理信訪問題,不斷提高依法治理水平。建立防範處置災害事故長效機制,全力提升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多主體聯動的失信懲戒機制,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深入開展掃黑除惡行動,嚴厲打擊村霸、砂霸、路霸、市霸等不法行爲,不斷淨化社會環境。
同志們!新的征途任重道遠,新的目標催人奮進。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揚起高質量發展的風帆,以更振奮的精神、更務實的作風、更有力的舉措,勇于擔當、紮實苦幹,務實創新、闊步前行,爲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三個小黄片”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