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物轉,歲月如歌。轉眼之間,重組後的司法部已經走過了一年不平凡的日子,回首過去的365天,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新職能、新作爲、新擔當爲特點的司法部全新形象日益清晰,重組後的司法部在全面依法治國全局中根本性、基礎性作用日益彰顯。
曆史無言卻能昭示未來
縱觀司法部的曆史,更像是新中國法治史的縮影,她在不同曆史時期的職能變化,反映出來的是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在依法治國道路上的不懈探索與追求,反映出來的是黨對全面依法治國認識的不斷深化與提升。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月30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設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這個時期的司法部承擔了改革舊的司法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各級法院,培訓法律專門人才的工作,爲鞏固人民民主政權,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54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在機構設置方面不斷完善,教育司、公證律師司、人民接待室等機構的設立,初顯今天司法部的雛形。
1959年,全國司法行政機關被撤銷,隨之而來的是十年浩劫,法治建設與新中國的各項工作一起陷入低谷……
時間進入1979年,改革開放成爲時代主旋律,與此同時恢複重建法制成爲這一主旋律中的最強音。在這一年的9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0次會議決定,重建司法部。在此後近40年的時間裏,重建後的司法部職能配置日益科學完備,在我國法治建設進程中的作用不斷凸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司法行政工作,司法部在黨的領導下,各領域工作都取得新的突破。
2018年,黨中央從全面依法治國全局和戰略高度,決定將原司法部和原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司法部,把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司法部。重組後的司法部以全新的面貌踏上了全面依法治國新征程。
旗幟指引方向責任決定作爲
司法部重組是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集中體現了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集中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強調要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處理好全面依法治國的辯證關系,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發展道路、工作布局、重點任務。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是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的具體體現,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司法部,司法部又是國務院組成部門,使黨政機構職能分工合理、責任明確、運轉協調。
將原司法部和原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司法部,實現了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各環節職責一體、全面貫通,真正做到了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確保了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重組後的司法部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站位更高、統籌協調能力更強、職能更科學、機構設置更完備。
全面依法治國司法部再出發
一年來,司法部各項工作全面發力,多點突破,堅持一手抓機構改革,一手抓業務工作,實施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改革重大舉措,司法部全系統工作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發展。
一年來,司法部和全系統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司法部和全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精准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堅持政治引領、黨建先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高質量、高標准地完成中央交辦的改革任務和賦予的各項職責。司法部黨組和領導班子推動全系統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司法部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爲司法部工作的旗幟、綱領和靈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爲重大政治任務。
一年來,司法部始終堅持以憲法學習宣傳教育活動爲統領,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以憲法修改爲契機,部機關帶頭學習宣傳遵守憲法,新一屆司法部領導班子組建第二天,即召開第一次部長辦公會和全系統電視電話會議,部署深入學習宣傳憲法、推動憲法貫徹實施。以“12·4”憲法宣傳日爲契機,司法部與中宣部聯合開展“憲法宣傳周”活動,推動憲法精神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絡,使憲法走進日常生活,走進千家萬戶。
一年來,司法部始終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主動適應新時代立法的新要求。作爲立法部門,司法部對法律法規起草和審查嚴格遵守政治標准,把黨的領導貫徹到行政立法工作全過程,把黨的主張轉化爲國家法律制度,確保行政立法正確的政治方向。2019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由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在這部法律的起草工作中,司法部充分體現了立法爲深化改革開放服務的目標,以高質量、高水平立法,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健康發展。
一年來,司法部始終堅持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司法部大力推進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改革,確保行政執法公開、公正、規範、文明。全面清理證明事項,對人民群衆深惡痛絕的“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複證明說不,不斷提升人民群衆的獲得感、滿意度。完善法治政府建設督察機制,形成從黨政領導幹部到工作人員的責任閉環,構建知責明責、守責盡責的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機制。
一年來,司法部始終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全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面對責任大、難度高、千頭萬緒的監獄管理、社區矯正等工作,司法部統一謀劃監獄、戒毒、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等工作,從根本上增強工作的預見性、主動性。同時,以安全爲底線、改造爲宗旨,創新監獄、戒毒、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等工作。堅持以人爲本、攻心治本,努力向社會回送守法公民。
一年來,司法部始終堅持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群衆的法治新需求。進一步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創新人民調解工作。統籌推進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鑒定、仲裁等工作。全面加強律師隊伍的政治建設,理直氣壯加強黨對律師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管理與服務並重,有溫度、有態度、有力度,爲律師執業創造良好環境。加快建成面向社會的綜合性法律服務網絡,實現公共法律服務的便民化、快捷化、精准化。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萬馬奔騰,勇爲者勝。
重組是機遇更是挑戰。一年來,重組後的司法部,敢挑重擔子,敢啃硬骨頭,敢爲天下先,開拓了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開辟了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天地,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譜寫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行政贊歌。